9月25日,河南省人社厅发布《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21年度全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宗旨是要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但是却被疯狂吐槽:奖项太难、“帽子”太大、学历太高(申请国自然需要博士学历),论文标准太高,能把人难哭…… 先看一下给要职称晋升的医护列的八大选项: 1.具有自主创新标志性的专业技术成果、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护理案例、应急处置情况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或引进新技术、填补区域内标志性技术空白并获得广泛认可(申报全省职称需填补省内空白,申报基层职称需填补县区地域内空白)。
2.为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包括临床救治、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疫苗研发、试剂检测设备产品研发、心理治疗等在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疫情防控一线人员。
3.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1项(限第1原始发明人)。
4.在二类及以上推荐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
5.获本专业省辖市(厅)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第1名)。
6.获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医学会授予的医学科普奖1项(限第1作者)。
7.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8.参与研究并形成的省级及以上技术规范或卫生标准(限主要起草人)。 要求是申报全省正高职称应具备以下条件中的3条以上,申报全省副高职称、基层正高职称应具备以下条件中的2条以上,申报基层副高职称应具备以下条件中的1条以上。 如果仅从唯字上出发,确实不符合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中的任何一项,因为没说必须发论文,没说必须唯帽子,没说必须奖项,你可以选。 但是你又必须从他们中间选,不唯论文就唯奖项,不唯奖项就唯帽子…… 比如你可以不唯论文(4.在二类及以上推荐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你可以拿奖项啊(6.获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医学会授予的医学科普奖1项(限第1作者))。 你还可以选择主持课题,当然必须是国家级。 比如你也可以参与研究并形成的省级及以上技术规范或卫生标准(限主要起草人)或者填补空白。 对八大选项一个一个的说。 1.具有自主创新标志性的专业技术成果、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护理案例、应急处置情况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或引进新技术、填补区域内标志性技术空白并获得广泛认可(申报全省职称需填补省内空白,申报基层职称需填补县区地域内空白)。 符合能力业绩过渡条件第1条的提交《河南省2021年度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申报代表作鉴定表》(附件5),附相关佐证材料,并由单位组织我省同专业同级及以上3家三级医院权威主任医(药、护、技)师推荐(申报基层的由单位组织本区域同专业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权威主任医〔药、护、技〕师推荐);公共卫生专业的由3名同专业同级或上级公共卫生机构权威主任医(技)师推荐。无佐证材料的不予接收。 元芳:自主创新的标准是啥? 2.为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包括临床救治、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疫苗研发、试剂检测设备产品研发、心理治疗等在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疫情防控一线人员。 (1)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除了张文宏这些大咖,副高都没晋升的人能在关键技术上研发? (2)药物疫苗研发、试剂检测设备产品研发。全国能有几个? (3)心理治疗。这是特指心理医生吧?其他专业的医护不是心理医生,即使做了些工作,也是瞎猫逮耗子,术业有专攻,哪可能突出贡献? (1)还有临床救治,一般的大夫如果不是组长副组长,就是按方抓药吧? 不光要满足,还要作出突出贡献。这个就难了。 参加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做的是拼命的活,但是确实很难突出,技术含量赶不上劳动量。不如直接说是否晕倒过更好。 3.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1项(限第1原始发明人)。 发明专利是专利申请里最难的,倒不是含金量如何(中国的发明专利世界第一,不是为了转化,而是为晋升职称),而是时间周期长。市场价格里,实用性专利一两千,发明专利需要一两万。 疑问是:让医护写论文还稍微合理一些,毕竟他们是高级知识分子,但是专利是很特殊的,爱迪生全世界就一个,芯片问题华为都没解决,医护人员只是普通的医疗从业者,怎么可能人人成为小发明家?这不是逼着大熊猫逮老鼠吗? 4.在二类及以上推荐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 既然是推荐期刊,为什么执行时推荐成了必须在这些期刊上面?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二类及以上期刊不是北大核心就是科技核心,根本不接受县级医护的论文,他们怎么办?二类及以上期刊护理专刊极少,其他刊物又不收,这不是逼着护理妹妹们跳河吗? 5.获本专业省辖市(厅)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第1名)。 在这个选项里,发明不算了,这是典型的唯奖项。其难度,可想而知,每年才多少个? 6.获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医学会授予的医学科普奖1项(限第1作者)。 这是典型的唯帽子,像小编这样笔耕不辍,文章阅读量一下几百个小目标行不行?不行。 科普必须获奖,颁奖的单位必须是这几家学会。医师协会行不行?不行!医院协会行不行?不行!药学会行不行?不行! 不注重效果,只认这几个学会的。获奖数量少不说,获奖的这些东西影响了几个人也不管。 不夸张的说,那些评奖的评委根本就不屑做科普,也不知道怎么样的科普影响的人多。 (这个书,别看获奖了,就没啥人看,不如一个得病的主播效果好) 7.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主持,完成。 申请国自然的基本条件是副高和博士,他本来是要晋升副高的,怎么可能主持到? 要完成需要发表二类以上论文,选这个不如直接选第四项。 8.参与研究并形成的省级及以上技术规范或卫生标准(限主要起草人)。 这个条件,不是各学会的主委副主委,满足不了。而想当主委和副主委,必须是正高。和第七项一样,转了一圈。 而且还有个问题:职称晋升难,很多人都是提前准备的,当年来不及,突然这么一变化,以前准备的不抓瞎了吗? 提醒一下要晋升的医护吧:要选一个就选专利,要选俩,就选专利和论文。其他太难。要选仨时,再选个科技成果吧。 来源:网络 |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文译生物-专业的生物医学科研服务专家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