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1242428018,232529300
文译生物科技-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正文 新闻资讯

肝癌研究常用的造模方法

biomed 2023-07-21 12:08:36 新闻资讯 1734 ℃ 0 评论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世界第二。肝癌动物模型在研究肝癌基础与临床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目前临床还没有哪一种模型能够满足理想的肝癌动物模型的所有标准,因此对于不同的实验要求我们需要选择最为合适的模型,这样也能为实验研究提供最有力的保证。目前常规肝癌造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利用外源性化学致癌因素引起细胞遗传特性异常而呈现出异常生长和高增殖活性,形成 肿瘤,常用口服致肝癌的物质有二乙基亚硝胺(DEN),4-二甲基氨基偶氮苯(DBA)、2-乙酰 氨基芴(2AAF),亚胺基偶氮甲苯和黄曲霉素。

【造模方法】

   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取体重250左右的封闭群大鼠,雌雄不限,喂养普 通食料,随意饮水,给予0.25%DEN水溶液0.25~1ml灌胃或稀释10倍,放在饮水瓶中供自由 饮用,剂量为2~10ml/(kg·d)喂养半年左右。虽然采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癌模型是否成功与使用的 DEN剂量有密切相关,但截至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剂量标准与范围,另外采用此种办法在诱导肝癌的过程中死亡率较高,所以截止到现在仍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

   2.4-二甲基氨基偶氮苯(DBA)诱发大鼠肝癌用含0.06%DBA的饲料喂养大鼠,饲料 中维生素B2不应超过1.5~2mg/kg,连续喂养4~6月。

   3.2-乙酰氨基芴(2AAF)诱发大鼠肝癌给成年大鼠喂含0.03%2AAF的标准饲料,每 日每只平均2~3mg2AAF,连续3~4月。

   4.亚胺基偶氮甲苯(OAAT)诱发小鼠肝癌用含1%OAAT溶液(0.1ml含1mg)涂在动物的 两肩胛间皮肤上,隔日一次,每次2~3滴,一般涂100次。OAAT涂抹法7~8周即可出现第一个肝肿瘤,7个月以上可诱发小鼠肝肿瘤约 55%

   5.黄曲霉素诱发大鼠肝癌每月饲料中含0.001~0.015ppm混入饲料中喂6个月。用黄曲霉素诱发产生的肝癌不伴有严重的肝实质损害,肝硬变与癌变,与小胆管的增生也没有明显的关系。诱癌的早期以变异灶为主的结节也较少,到中晚期的时候才以结节为主,晚期可以见到肝细胞癌且为高分化型。除此之外,肝癌造膜周期较长,不能严格把握肝癌各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不利于对肝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6.二甲胺诱发肝癌模型将二甲胺用食用菜油配制成3%的溶液,按每98g精白碎米加 2m1,3%二甲基胺溶液的比例配制饲料(相当于每克碎米含0.06mg二甲胺),喂养雄性大白鼠 (体重150~200g)4~6周,停药1周(以精白碎米代替),后改用基础饲料加0.12%二甲胺继续 喂养12~13周。即可诱发出肝癌。

【模型特点及应用】

    DEN诱发大鼠肝癌率为70%,DBA诱癌率为60%,2AAF3~4月后有80%~90%动物产 生肝肿瘤,OAAT涂抹法7~8周即可出现第一个肝肿瘤,7个月以上可诱发小鼠肝肿瘤约 55%,黄曲霉素诱发大鼠肝癌发生率为80%,此种方法从病因学角度分析与人体肿瘤较为近似,故此类模型比较常用。最后一种方法,四氟化碳联合不同药物诱导肝癌 四氟化碳和乙醇对肝脏均具有较强亲和力,其中四氟化碳,主要使肝细胞出现坏死和肝纤维化,继而出现肝结节并肝硬化,最后发展为肝癌,而乙醇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免疫炎症反应,所产生的炎症细胞会释放部分损伤肝脏的细胞因子。通过学者们的不断摸索,在诱导肝癌的方法中选用四氟化碳,联合DEN,通过皮下交替注射50%的 四氟化碳中性菜籽油溶液,第2周时即发现肝细胞发生弥漫性脂肪变性,至16周时发展为肝硬化的弥漫性肝癌,成功率达80%以上。 目前种肝癌造模方法各具优缺点,选用何种造模方法,应该通过总体把握和全面分析,并结合不同实验目的、实验周期、实验预算及实验动物的不同种属综合考虑。但不管采用哪种造模方法,必须符合理想肝癌模型应具备的特点,提高诱癌率并降低模型动物的死亡率,以为肝癌的临床系统研究提供较好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李军,王庆学,王镜辉,等. 肝癌研究中常用造模方法的应用概况及特点[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41(2):97-100. DOI:10.16588/j.cnki.issn1002-1108.2019.02.025.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文译生物-专业的生物医学科研服务专家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版权所有 © 2011-2023 广州文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1633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