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是一种非碳水化合物类的人造甜味剂。其化学名称为L-天冬氨酞-L-苯丙氨酸甲酯,1965年在某大药厂的实验室中发现,其甜度约为蔗糖的180~220倍,其热量比一般蔗糖含量少(1g的阿斯巴甜约有4千卡的热量)且使用少量即可使人感到甜味,以至于可忽略其所含的热量。主要添加于饮料、维他命含片或口香糖代替糖的使用。由于阿斯巴甜是一种天然功能性低聚糖,不致龋齿、甜味纯正、吸湿性低,没有发黏现象,不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是一种重要的甜味剂。其被广泛应用于药剂加工和食品加工中,安全性非常重要。虽然市场上部分甜味剂已由阿斯巴甜更换成果葡糖浆等安全性相对较高的甜味剂,但其应用仍十分广泛,尤其过量使用,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中,包括减肥饮品、口香糖、冰淇淋、乳制品(如酸奶、早餐麦片)、牙膏以及药物(如止咳药水)等中。
路透社于2023年6月29日发布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把阿斯巴甜列为“可能致癌物”的消息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因为国际癌症机构(IARC)与世卫组织的JECFA有保密协议,在双方每次会商单行本发行之前,均不向外界提供任何信息。“阿斯巴甜致癌”争议由此引起广泛关注
2023年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当地时间14日发布相关评估结果,将阿斯巴甜(一种人造甜味剂)列为可能致癌物,但补充说,如果每天摄入量不超过每公斤体重40毫克,摄入阿斯巴甜是安全的。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引用了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 2B组)一类,JECFA则重申,每日可接受的摄入量为40mg/kg体重。
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表示,一个人每天的摄入量在这个限度内是安全的。并举例称,如果一个人没有从其他食物来源摄入,那么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超过9-14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无糖饮料,才能超过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
世卫组织营养与食品主管弗朗切斯科·布兰卡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对阿斯巴甜研究的两项评估结果,并表示,“我们不是建议公司撤回产品,也不是建议消费者完全停止使用。只是建议适度摄入。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文译生物-专业的生物医学科研服务专家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